中国崛起:一个迥异于西方的发展模式清远股票配资平台
瑞典学者在《中国日报》上发表文章,直指核心:西方长期奉行的“强权即公理”的旧叙事,已被中国的崛起彻底碾碎。 雅典人曾对米洛斯岛民宣称:“强者可以为所欲为,弱者只能忍受。” 然而,中国却用40年时间,在不发射一颗子弹的情况下,使7亿人摆脱贫困,并建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有力地驳斥了这一霸权逻辑。 美国学者米尔斯海默所鼓吹的“丛林法则”,在中国的发展模式面前也宣告彻底破产。
2025年1月公布的经济数据震惊了西方世界:2024年,中国GDP突破134.9万亿元人民币(约合18.9万亿美元),达到美国的65%。 这令西方国家百思不得其解,因为这个庞大的经济体,75年来从未发动过对外战争,近45年来更是没有参与任何军事冲突。 相比之下,同一时期,美国发动了200多场战争,全球80%的武装冲突都与美国脱不开干系。 德国《明镜》周刊直接发问:“不打仗也能成为经济强国?这完全颠覆了我们的历史认知!”
展开剩余75%西方列强的崛起史,充斥着血腥的掠夺和殖民:16世纪的西班牙掠夺美洲的黄金,17世纪的荷兰垄断香料贸易,19世纪的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,竟不惜用鸦片毒害中国人民,并凭借强大的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《南京条约》。 美国在其240年的历史上,也只有短短16年没有参与战争;即使是看似“解放科威特”的1991年海湾战争,其背后也隐藏着维护石油美元霸权的战略目的。 为何这些国家必须依靠战争才能崛起?原因在于其有限的国土面积和资源:英国仅有24万平方公里,荷兰更是只有4万平方公里,资源匮乏,市场狭窄,只能通过武力扩张来掠夺资源,开拓市场。
中国的发展模式则完全不同,它遵循着一条迥然不同的道路。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,拥有世界第四大耕地面积和世界第一的水能资源,14亿人口构成了全球最大的统一市场。 与美国将制造业转移到海外的做法截然相反,中国将制造业牢牢扎根本土。 2024年,中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高达26%,几乎是美国(12%)的两倍。 全球50%的钢铁、60%的水泥和70%的太阳能板都产自中国。 即便面对美国对华为的芯片断供,中国也成功自主研发了鸿蒙系统和麒麟芯片,实现了绝地反击;新能源汽车年产量更是达到1316万辆,占据了全球市场半壁江山。
更让西方人难以理解的是中国的“基建魔法”。 当西方国家还在为环保条例争论不休时,中国已经建成了全球70%的高铁里程,克服了30项世界性难题,建成了55公里长的港珠澳大桥。 青藏铁路穿越世界屋脊,西电东送工程跨越2000公里,照亮了中国的大半个国土。 法国《世界报》感慨道:“中国人在建造未来,而我们却仍在会议室里扯皮。” 这些宏伟的工程项目将物流成本压缩到极致,云南的水果能在48小时内运抵哈尔滨的超市货架。
中国崛起的真正底牌,深藏于其独特的文明基因之中。儒家思想中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的理念,如今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。 由中国建造的蒙内铁路,使肯尼亚的GDP年增长率提高了1.5%,肯尼亚总统鲁托公开表示:“这不是殖民,而是真正的合作。” 2024年,中国与东南亚、中东和非洲的贸易额飙升至总进出口额43.85万亿元的37%,美国试图通过贸易围堵遏制中国崛起的策略彻底失败。
当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耗费6万亿美元军费时,中国将同等规模的资金投入到5G基站和光伏电站的建设中。 结果是,中国拥有了3.2万亿美元的世界第一外汇储备,全球60%的5G基站矗立在中国城市。 剑桥学者马丁·雅克一针见血地指出:“中国崛起并非西方模式的翻版,而是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。” 中国宪法中明确写着“坚持和平发展道路”,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承诺。
"
发布于:四川省